当前位置:首页>档案业务>正文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2023-05-05 浏览次数:

1. 范围
本标准确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档案工作、文书工作及有关领域。
2. 一般概念
2.1 档案 archives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2 档案价值 archival value
档案 (2.1) 对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
2.3 档案工作 archives work
管理档案 (2.1) 和档案 (2.1) 事业的活动
2.4 档案管理 archives management
档案 (2.1) 的收集 (3.1) 、整理 (5.1) 、保管 (8.1) 、鉴定 (4.1) 、统计 (9.1) 和提供利用 (7.1) 的活动。
2.5 档案学 archial science
研究档案 (2.1) 的形成规律、性质、特点以及档案工作 (2.3) 方法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6 公共档案 public archives
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社会所有的档案 (2.1)
2.7 私人档案 private archives
私人或私人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为私人所有的档案 (2.1)
2.8 文书档案 administrative archives
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2.1)
2.9 科学技术档案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rchives
反映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基本建设等活动的档案 (2.1)
2.10 专业档案 specialized archives
反映专门领域活动的档案 (2.1)
2.11 音像档案 audio-visual archives
记录声音或影象的档案 (2.1) ,包括照片、影片、录音带、录象带等。
2.12 文件 record;document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
2.13 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
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 (8.8) ,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讯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2.12)
2.14 原件 original document
最初产生的区别于复制件 (2.15) 的原始文件 (2.12)
2.15 复制件 copy; duplicated document
与原件 (2.14) 内容相同的复制品。
2.16 文稿 draft; manuscript
文件 (2.12) 起草过程中形成的历次稿子,可分为草稿和定稿两种。
2.17 文本 text; version
同一文件 (2.12) 由于作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版本,可分为正本 (2.18) 、副本 (2.19) 、试行本、修订本、各种文字文本 (2.17) 等。
2.18 正文 official text
有规范格式和生效标志的正式文本 (2.17)
2.19 副本 copy; duplicate
再现正本 (2.18) 内容和形式特征的复本,备存查和通知有关方面之用。
2.20 手稿 manuscripts
由作者用手写或打字等方式制作的原稿。
2.21 文种 record type
按性质和用途确定的文件 (2.12) 种类的名称。
2.22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archiv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 (2.1) 事业管理机构。
2.23 档案室 record office
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内部设置的集中管理本单位档案 (2.1) 的专门机构。
2.24 档案馆 archives
集中管理特定范围档案 (2.1) 的专门机构。
2.24.1 综合档案馆 comprehensive archives
按照行政区划或历史时期设置的管理规定范围内多种门类档案 (2.1) 的具有文化事业机构性质的档案馆 (2.24)
2.24.2 专业档案馆 specialized archives
管理特定范围专门档案 (2.10) 的档案馆 (2.24)
2.24.3 部门档案馆 departmental archives
专门主管部门设置的管理本部门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档案馆。
2.24.4 企业档案馆 business archives
企业设置的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
2.24.5 事业单位档案馆 institutional archives
事业单位设置的管理本单位档案 (2.1) 的档案馆 (2.24)
2.25 档案资料目录中心 archival descriptive information centre
集中管理若干档案馆 (2.24) 、档案室 (2.23) 特定范围档案 (2.1) 资料目录并提供检索服务的专门机构。
2.26 文件中心 records centre
介于文件形成机构和档案馆之间的中间性或过度性文件管理机构。
3 . 档案收藏
3.1 收集 acquisition; collection
档案馆 (2.24) 、档案室 (2.23) 接收 (3.1.3) 及征集 (3.1.4) 档案 (2.1) 和其他有关文献的活动。
3.1.1 归档 filing
办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2.12) 经系统整理 (5.1) 交档案室 (2.23) 或档案馆 (2.24) 保存的过程。
3.1.2 移交 transfer
档案室 (2.23) 或档案馆 (2.24) 等按照国家规定把档案 (2.1) 交给接受方档案馆 (2.24) 保存的过程。
3.1.3 接收 accession
档案馆 (2.24) 、档案室 (2.23) 按照国家规定收存档案 (2.1) 的过程。
3.1.4 征集 acquisition
档案馆 (2.24) 按照国家规定征收散存档案 (3.6) 、散失档案 (3.7) 和其他有关文献的活动。
3.2 寄存 deposit
档案 (2.1) 所有者在保持其法定所有权的情况下,将档案 (2.1) 存放在档案馆 (2.24) 的行为。
3.3 捐赠 donation
档案 (2.1) 所有者将档案 (2.1) 无偿赠送给档案馆 (2.24) 的行为。
3.4 交换 exchange
国家(地区)之间、档案 (2.1) 部门之间、档案 (2.1) 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按照法规或协定互换档案 (2.1) 和其他文献的活动。
3.5 馆藏 holdings
档案馆 (2.24) 收藏的档案 (2.1) 及其他藏品的总和。
3.6 散存档案 estray
未保存在法定保管处所的档案 (2.1)
3.7 散失档案 removed archives
从原形成国家(地区)散失到国外的档案 (2.1)
4 . 档案鉴定
4.1 鉴定 appraisal
定档案 (2.1) 真伪和价值的过程。
4.2 保管期限 retention period
对档案 (2.1) 划定的存留年限。
4.3 保管期限表 records retention schedule
规定档案 (2.1) 保管期限 (4.2) 的文件 (2.12)
4.4 销毁 destruction
经过鉴定对失去价值的档案 (2.1) 作毁灭性处置的过程。
4.5 销毁清册 destruction list
登录被销毁 (4.4) 档案 (2.1) 题名、数量等内容并由责任人签署的文件 (2.12)
5 . 档案整理
5.1 整理 archival arrangement
按照一定原则对档案 (2.1) 实体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号和基本编目 (6.2) ,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5.2 来源原则 principle of provenance
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 (2.1) 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5.3 档案实体分类 physical archives classification
根据档案 (2.1) 的来源、形成时间、内容、形式等特征对档案 (2.1) 实体进行的分类。
5.4 立档单位 fonds constituting unit
构成档案 (2.1) 全宗 (5.5) 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
5.5 全宗 fonds
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 (2.1) 整体。
5.6 联合全宗 combined fonds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立档单位 (5.4) 形成的互有联系不易区分全宗 (5.5) 而作为一个全宗 (5.5) 对待的档案 (2.1) 整体。
5.7 汇集全宗 collected fonds
由若干个文件 (2.12) 数量很少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小全宗 (5.5) 组成的作为一个全宗对待的档案整体。
5.8 全宗群 fonds complex
由若干个具有时间、地区、性质等共同特征的全宗 (5.5) 组成的群体 .
5.9 案卷 file
由互有联系的若干文件 (2.12) 组合成的档案 (2.1) 保管 (8.1) 单位。
5.10 立卷 filing
将若干文件 (2.12) 按形成规律和有机联系组成案卷 (5.9) 的过程。
5.11 卷内备考表 file note
卷内文件状况的记录单,排列在卷内文件 (2.12) 之后。
5.12 档号 archival code
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 (2.1) 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 (2.1) 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6 . 档案检索
6.1 检索 retrieval
存储和查找档案 (2.1) 信息的过程。
6.2 编目 cataloguing ;description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档案 (2.1) 著录 (6.5) 并将条目组织成目录 (6.11) 的过程。
6.3 档案信息分类 archival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以国家机构、社会组织的职能分工为基础,结合档案 (2.1) 内容所记述和反映事物的属性关系对档案 (2.1) 信息进行的分类。
6.4 条目 entry
反映文件 (2.12) 或案卷 (5.9) 内容与形式特征的著录 (6.5) 项目的组合。
6.5 著录 description
对档案 (2.1) 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6.6 标引 indexing
对档案 (2.1) 内容进行主题分析,赋予检索 (6.1) 标识的过程。
6.6.1 分类标引 classified indexing
对档案 (2.1) 内容进行主题分析,赋予分类号标识的过程。
6.6.2 主题标引 subject indexing
对档案 (2.1) 内容进行主题分析,赋予主题词 (6.8) 标识的过程。
6.6.3 受控标引 controlled indexing
依据主题词表等控制工具进行的标引 (6.6)
6.6.4 自由标引 free indexing
不用主题词表等控制工具而直接使用关键词 (6.7) 等自然语言进行的标引 (6.6)
6.7 关键词 keyword
在标引 (6.6) 和检索 (6.1) 过程中,取自文件 (2.12) 、案卷 (5.9) 题名或正文用以表达文献主题并具有检索 (6.1) 意义的非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6.8 主题词 descriptor
在标引 (6.6) 和检索 (6.1) 中用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6.9 档案主题词表 archives thesaurus
由表达档案 (2.1) 内容主题的自然语言中优选出的语义相关、族性相关的科学术语所组成的规范化词典。在档案 (2.1) 标引 (6.6) 与检索 (6.1) 过程中,它是用以将档案 (2.1) 、标引 (6.6) 人员及用户的自然语言转换为统一的主题词 (6.8) 检索 (6.1) 语言的一种术语控制工具。
6.10 检索工具 finding aid
用于存储、查找和报道档案 (2.1) 信息的系统化文字描述工具,是目录 (6.11) 、索引 (6.12) 、指南等的统称。
6.11 目录 catalogue
由揭示档案特征 (2.1) 的条目 (6.4) 汇集而成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档案 (2.1) 检索工具 (6.10)
6.11.1 案卷目录 folder list;file list
以全宗 (5.5) 为单位登录案卷的题名及其他特征并按案卷号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目录。
6.11.2 卷内文件目录 innerfile item list
登录卷内文件 (2.12) 题名和其他特征并固定文件 (2.12) 排列次序的表格,排列在卷内文件 (2.12) 之前。
6.11.3 案卷文件目录 file-item list
全引目录 file-item list
以全宗 (5.5) 为单位将案卷目录 (6.11.1) 与卷内文件目录 (6.11.2) 相结合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 (2.1) 目录 (6.11)
6.11.4 分类目录 classified catalogue
依据分类表按照分类标识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 (2.1) 目录 (6.11)
6.11.5 主题目录 subject catalogue
依据主题词表按照主题标识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 (2.1) 目录 (6.11)
6.11.6 专题目录 subject catalogue
按照特定专题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 (2.1) 目录 (6.11)
6.12 索引 index
指明档案 (2.1) 或目录 (6.11) 的某种特征,以一定次序编排并注明相应出处的档案 (2.1) 检索工具 (6.10)
6.12.1 文号索引 record number index
指明文件 (2.12) 编号及相应档号 (5.12) ,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 (2.1) 索引 (6.12)
6.12.2 人名索引 name index
指明人名及相应档号 (5.12) ,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 (2.1) 索引 (6.12)
6.12.3 地名索引 place name index
指明地名及相应档号 (5.12) ,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 (2.1) 索引 (6.12)
6.13 档案馆指南 guide to an archives
介绍和报道档案馆 (2.24) 基本情况、馆藏 (3.5) 档案 (2.1) 和有关文献,指导利用者查阅利用的一种档案 (2.1) 检索工具 (6.10)
6.14 全宗指南 guide to an archival fonds
全宗介绍 introduction to an archival fonds
介绍和报道立档单位及其所形成档案情况的一种档案 (2.1) 检索工具 (6.10)
6.15 专题指南 guide to subject records
专题介绍 introduction to subject records
介绍和报道某一专题档案情况的一种档案 (2.1) 检索工具 (6.10)
7. 档案利用
7.1 利用 access and use
利用者以阅读、复制 (8.23) 、摘录等方式使用档案 (2.1) 的活动。
7.2 开放 opening
档案馆 (2.24) 将达到一定期限、无需控制使用的档案 (2.1) 向社会公开提供利用 (7.1) 的活动。
7.3 公布 publishing
将档案 (2.1) 或档案 (2.1) 的特定内容通过某种形式首次公布于众。
7.4 咨询服务 reference service
档案馆 (2.24) 、档案室 (2.23) 答复询问,指导和帮助利用 (7.1) 的活动。
7.5 档案证明 archival evidence
依据档案 (2.1) 的记载出具的凭证性文件 (2.12)
7.6 档案展览 exhibition
按一定主题展示档案 (2.1) 的活动。
7.7 阅览室 reading room
档案馆 (2.24) 、档案室 (2.23) 内供利用者阅览档案 (2.1) 的专门场所。
7.8 密级 security classification
档案 (2.1) 文件 (2.12) 保密程度的等级。
7.9 降密 downgrade
降低档案 (2.1) 文件 (2.12) 的原有保密等级。
7.10 解密 declassification
解除已失去保密价值档案 (2.1) 文件 (2.12) 的保密限制。
7.11 编纂 compilation
按照一定的题目、体例和方法编辑档案 (2.1) 文献的活动。
7.12 大事记 chronicle of events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 (2.1) 参考资料。
7.13 组织沿革 administrative history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体制、职能等基本状况变迁过程的一种档案 (2.1) 参考资料。
7.14 基础数字汇集 collection of essential data
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 (2.1) 参考资料。
7.15 专题概要 thematic summary
简要记述某一特定的社会事物或自然现象产生、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种档案 (2.1) 参考资料。
7.16 档案出版物 archival publication s
以档案 (2.1) 、档案工作 (2.3) 、档案学 (2.5) 为基本内容的出版物。
8. 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8.1 保管 custody
维护档案 (2.1) 的完整与安全的活动。
8.2 保护 conservation
防止档案 (2.1) 受损,延缓档案 (2.1) 退变 (8.10) 和抢救、修复 (8.17) 受损档案 (2.1) 的活动。
8.3 全宗卷 fonds descriptive file
由说明全宗 (5.5) 历史和现状的有关文件 (2.12) 材料组成的专门案卷 (5.9)
8.4 档案馆建筑 archives building
档案馆 (2.24) 专用的的内设档案库房 (8.5) 、工作用房和利用 (7.1) 服务场所的建筑物。
8.5 档案库房 archival reposirory
收藏档案 (2.1) 的专门用房。
8.6 档案装具 archives container
用于存放档案 (2.1) 的器具,包括档案柜、档案架、档案盒等。
8.7 密集架 compact shelving
为节省空间而设计的可在轨道上水平移动的活动存储装置。
8.8 载体 medium
介质 medium
可将信息记录于其上或其中的物质材料。
8.9 耐久性 durability
档案 (2.1) 记录材料在保存和使用情况下保持其原有物理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的程度。
8.10 退变 deterioration
档案 (2.1) 记录材料因理化或生物作用而逐步老化变质直至损毁的过程。
8.11 修复 restoration
使受损或退变 (8.10) 档案 (2.1) 恢复或接近原有特征,或对其进行加固 (8.12) 的过程。
8.12 加固 reinforcement
将某种材料附着在档案 (2.1) 载体 (8.8) 上,以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或使字迹得以保护 (8.2) 的技术。
8.13 修裱 mounting
使用粘合剂把选定的纸张修补或托裱在已破损的档案 (2.1) 上,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技术。
8.14 适宜性原则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
档案 (2.1) 修复 (8.11) 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即所用修复 (8.11) 材料必须有最适宜的强度和特性。
8.15 相似性原则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档案 (2.1) 修复 (8.11) 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即所选用的修复 (8.11) 材料必须与被修复件具有相类似的厚度、颜色和结构等。
8.16 可逆性原则 principle of reversibility
档案 (2.1) 修复 (8.11) 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即档案 (2.1) 在修复 (8.11) 处理后,如有必要可通过再处理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
8.17 加湿 humidification
a) 增加档案库房 (8.5) 内相对湿度的方法。
b) 将过去干燥和易碎文件 (2.12) 放在蒸气室或有潮湿空气的容器内,使之逐步吸收水分以增加柔性的方法。
8.18 去湿 dehumidification
降低档案库房 (8.5) 内相对湿度的方法。
8.19 脱酸 deacidification
为去除或降低纸质材料中的酸,用弱碱对其进行处理的技术。
8.20 去污 cleaning
清除档案 (2.1) 上的污垢和灰尘的方法。
8.21 熏蒸 fumigation
在密闭环境下,将档案 (2.1) 置于易挥发物质或有毒化学物质产生的气体中以杀灭害虫和菌类的方法。 8.22 防灾规程 disaster plan
为防止或减少灾害对档案 (2.1) 造成破坏而制定的应对方针和工作程序。
8.23 复制 reprography
利用复印、缩微摄影、磁盘拷贝、复写、印刷等手段生成内容与档案 (2.1) 原件相同的复制品的技术和方法。
8.24 档案缩微品 archival microform
含有档案 (2.1) 缩微影像的各种载体 (8.8) (通常是胶片)的通称。
9. 档案统计
9.1 统计 statistics
对反映和说明档案 (2.1) 及档案工作 (2.3) 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搜索、整理 (5.1) 和分析的活动。
9.2 登记 registration
登录档案 (2.1) 和档案管理 (2.4) 有关数据的过程。
9.3 统计指标 statistical target
反映档案 (2.1) 和档案工作 (2.3) 现象的指标名称及其数值。
9.4 统计报表 statistical form
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2.22) 下达的具有统一制式、用于档案 (2.1) 数据统计 (9.1) 的表册。
9.5 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对统计 (9.1) 资料进行综合归类、比较研究,以揭示档案 (2.1) 、档案工作 (2.3) 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的活动。
9.6 全宗卡片 fonds card
档案馆 (2.24) 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2.22) 填报的以全宗 (5.5) 为单位反映馆藏 (3.5) 全宗 (5.5) 情况的卡片。 9.7 全宗单 fonds management sheet
以全宗 (5.5) 为单位反映档案馆 (2.24) 对全宗 (5.5) 管理状况的登记单。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DA/T2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2000-12-06 批准  

2001-01-01 实施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质(缣帛)档案手工修裱的要求和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其他文献保管机构可参照使用。
总则
2.1 目的
   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粘结剂对破损的纸质(缣帛)档案载体进行修补、托裱,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其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
2.2 修裱原则
2.2.1 适宜性原则
   修裱所用材料应具有最适宜延长档案寿命的强度和特性,修裱材料和技术方法不得对档案制成材料产生副作用或损害。
2.2.2 相似性原则
   修裱所用材料应与被修裱档案载体具有相类似的厚度、颜色和结构。
2.2.3 可逆性原则
   修裱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应具有可逆性。修裱处理后的档案,在必要时应能通过再处理使档案载体与其修裱材料相分离。
设备和工具
3.1 修裱设备和工具
3.1.1 裱台,又称案子、裱案,裱台主要有木质裱台、玻璃灯箱式裱台,用于修补托裱档案。要求:
a )台面平整、光滑、无缝,不损坏原件,操作方便;
b )台面颜色易于衬托出裱件的字迹和破碎的地方;
c )台面不破裂、不变形,耐水浸,耐酸、碱的腐蚀。
3.1.1.1 木质裱台
   应选用结实、无节疤、经干燥处理不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外形规格:一般为长 260cm 400cm ,宽 100cm 200cm ,厚度 8cm 13cm ,台面支架高度 70cm 80cm (见图 1 )。
3.1.1.2 玻璃灯箱式裱台
   用于修裱严重破损档案。台面应选用白色有机玻璃板,下面安装灯具。其外形规格应根据裱件幅面而定。
3.1.2 干燥设备主要有纸墙、纸绷、板墙、贴板,用于晾干律件。
3.1.2.1 纸墙、纸绷
   用木格和纸张贴层制成的干燥设备,它利用多层纸吸水方法使裱件干燥。要求吸水性好,表面光、平。适用于干燥地区。纸墙规格应根据修裱室墙壁高度和宽度而定(修裱工作间的要求见附 A )。纸绷规格应根据裱件幅面而定,一般长 200cm ,宽 100cm ,厚 4cm ,组合式纸绷的间距应为 8cm 12cm ,纸绷制作方法见附录 C
3.1.2.2 板墙、贴板
   用木质材料(杉木最佳)制成的干燥设备。要求平服、严实、吸水性好。板墙、贴板的贴层一般粘贴 3 4 层红辛纸,以增强其吸水功能。板墙规格应根据修裱室墙壁高度和宽度而定。贴板规格应根据裱件幅面而定。
3.1.2.3 密闭式干燥房
   在一密闭房间内摆设干燥架若干组,每组干燥架中放置多层搁板,搁板上糊 3 4 层红辛纸吸水。工作人员将裱件排实在搁板上放置晾干。房间内应设置去湿机、冷暖双制式空调等设备调节温湿度。室内温湿度一般应控制在温度 14℃ 24℃ 、湿度 50 %- 65 %间,以防档案霉变、崩裂。干燥房面积视裱件产出的数量而定。
3.1.3 棕刷
   又称排刷,用于排刷裱件(见图 2 )。
3.1.4 排笔
   用于裱件上浆(见图 3 )。
3.1.5 启子
   用以启、揭裱件。主要有竹启、牛角启(见图 4 ),油画铲亦可。
3.1.6 垫膜
   包括塑料薄膜、油纸、绢、绫、宣纸、皮纸、漆布、尼龙布、防水布、废X光片等,用于隔糊、修裱严重破损裱件。
3.1.7 针锥
   用于扎眼、转边、挑揭裱件(见图 5 )。
3.1.8 吸潮板
   用红辛纸 3 4 张粘合而成,用于修裱时撤潮。
3.1.9 热压机械
   用于丝网加固。主要有塑封机、覆膜机等。多功能薄膜连续封口机(塑封机),采用电子自选精密温度控制器,使用聚四氟乙烯涂覆的封口带,可封合任何一种可热的薄膜或蚕丝网,最高封口速度 12 米/分,且连续可调。其主要机型有 800 型(见图 6 )、 980 型两种。
3.2 辅助设备和工具
3.2.1 电炉
   用于制糊加热。
3.2.2 天平
   用于称量淀粉、面粉等制糊材料。
3.2.3
   用于熬制浆糊。应用铝质或不锈钢质。
3.2.4 缸、盆
   用于洗制淀粉,存放浆糊。
3.2.5 筛箩
   用于浆糊制备。宜用 40 50 目铜丝箩
3.2.6 压力机
   用于压平修裱后的档案。
3.2.7 装订机
   用于装订修裱后的档案。
3.2.8 切纸机、裁刀、裁板、裁尺
   用于裁切修裱后的档案。
3.2.9 锥板、铁锥
   用于手工装订打眼。
3.2.10 捶石、砑石
   用于捶平裱件、砑磨裱件背面。
3.2.11 档案纸张酸度检测仪
   用来测量档案纸张中的酸度,以确定档案是否应作去酸处理。
3.2.12 除尘器、羊毛软刷
   用于清除档案表面灰尘。
3.2.13 其他工具
   搪瓷盆、镊子、毛笔、喷水壶、不褪色的毛巾等。
修裱材料
4.1 修裱用料
4.1.1 修裱用料的一般要求
a )不含有害杂质,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b )呈中性或弱碱性, 7≤ PH值 ≤8.5
c )纤维交织均匀、轻薄、柔软,具有一定强度;
d )不含油、蜡,具有亲水性;
e )用料的厚薄、颜色、质地应与原件纸张(谦帛)相似;
f )两面有字的档案,应选用透明度高的材料,或用蚕丝网加固。
4.1.2 修裱用料类型
4.1.2.1 宣纸 主要有净皮棉连、棉料棉连、单宣、夹宣。
4.1.2.2 毛边纸 主要有南毛边纸、南毛泰纸、粉连纸。
4.1.2.3 棉纸 主要有云母原纸、河南棉纸、上海棉纸、迁安棉纸、贵州棉纸等。
4.1.2.4 蜡纸 是以桑皮、檀皮、岩麻为原料制成的薄膜纸。
4.1.2.5 其他修裱用纸 主要有呈文纸、红辛纸、书画纸、藏经纸等。
4.1.2.6 绸、绢、纱 主要有薄绸、丝绳、尼龙纱等。
4.1.2.7 蚕丝网 是加固两面有字档案载体的材料。要求外观无色、透明,经纬交错整齐。丝网规格: 40cm×40cm 60cm×60cm 。密度: 40 80 /cm2 。重量: 10mg/cm2
4.1.3 修裱用料的选择
   修裱用料应根据档案原件的厚薄、珍贵程度、破损程度和修裱要求选择使用。
4.1.3.1 珍贵档案的修裱可以选用:净皮棉连、云母原纸、尼龙纱、薄绸、丝绢等。
4.1.3.2 一般档案的修裱可以选用:棉料棉连、单宣、毛边纸、连史纸、蜡纸、其他各种棉纸、书画纸等。
4.1.3.3 地图的修裱可以选用:夹宣、云母原纸等。
4.1.3.4 两面有字档案的修裱可以选用:蚕丝网。
4.1.3.5 辅助用纸可以选用:红辛纸。麻纸、吸墨纸等,用于吸潮和制作油纸。
4.2 修裱粘结剂
4.2.1 修裱粘结剂的一般要求
   a)化学性能稳定,不含对档案原件有害的物质,不得损坏档案载体和字迹;
   b)呈中性或弱碱性, 7≤ PH值 ≤8.5
   c)粘性适中,且胶粘速度适度;
   d)不易生虫、长霉。禁止使用已生虫霉的胶粘剂;
   e)色白或无色透明,白度在 50 %- 70 %;
   f)修裱后的档案纸张应柔和、不变形;
   g)具有可逆性。
4.2.2 常用粘结剂的选择
4.2.2.1 修裱档案可以选用:小麦淀粉浆糊、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a )小麦淀粉浆糊
   最常用的修裱粘结剂。它是用除去面筋的面粉兑水加热搅拌制成。制好的浆糊团应浸入冷水盆中冷却、保存。使用时,将浆糊团从冷水盆中拿出捣烂,兑水搅拌成米汤状,再用铜丝小箩过滤,除去未捣碎的疙瘩,即可使用。浆糊的稀稠程度要合适,一般淀粉与水的比例,以重量计为 1 5 ,以容量计为 1 3 。此外,浆糊的稀稠程度还应根据档案纸张的厚薄而定。机制纸内含胶,不易粘接,应用稠浆糊;手工纸不含胶,易粘接,应用稀浆糊。
b )聚乙烯醇缩丁醛
   常用的化学粘结剂。呈白色或浅白色粉末,吸湿率小于 4 %,软化温度 60℃ 65℃ ,能溶于乙醇、醋酸乙酯,不溶于油和烃类,耐光、耐氧化,具有一定抗磨性。其配方为: 75 克聚乙烯醇缩丁醛兑 100 克乙醇,并需添加 0.4 克紫外线吸收剂( UV-531 )。
4.2.2.2 装订档案可以选用:动物胶、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乳液等。
修裱前期准备
5.1 登记
5.1.1 登记项目 时间、数量、档号、交卷人、收卷人。
5.1.1.1 时间 交接档案的年、月、日。
5.1.1.2 数量 整卷登记卷数,单件登记件数或张数。
5.1.1.3 档号 包括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页号。整卷登记前三项,单件登记全项。
5.1.1.4 交卷入 由库房管理员签名。
5.1.1.5 收卷人 由档案修裱质量审核员签名。
5.1.2 登记要求 交接手续清楚,避免档案丢失。
5.2 检查档案破损虫霉状况和纸张、字迹材料情况
5.2.1 检查待修裱档案破损、虫霉状况
   修裱前应检查待修裱档案破损、虫霉状况,确定破损等级和修裱技术处理方法。档案破损等级根据其破损程度分为三类:其一是严重破损的档案,特征为档案纸张整体强度差,霉烂、脆化、粘结严重,应采取修补、托核技术进行加固修复;其二是一般破损的档案,特征为档案纸张整体强度尚可,但存在多处虫蛀、粘结、破损现象,应视其具体情况采取托裱或修补技术进行加固修复;其三是轻微破损的档案,特征为档案纸张整体强度较好,但局部有残缺、破损痕迹,应采用修补技术对档案进行修整。
   此外,还应根据需要对待修株的档案作除尘、去污、除霉菌等处理。珍贵 档案应先拍照后修裱。
5.2.2 检查字迹材料
   修裱前应检查档案字迹材料遇水或有机溶剂涸化、扩散、褪色等情况,确定对字迹进行加固处理的方式,以及采用干托法、湿托法等技术处理方法。
5.2.3 检查纸张材料
   修裱前应根据纸张材料所属种类,准确选择修裱托纸、补纸。检查纸张酸度,PH值< 7 时,应先作去酸处理。
5.3 制定修裱方案
   修裱比较珍贵或有特殊要求的档案,应根据档案修裱原则和质量标准,针对档案破损、虫蛀、霉变及纸张、字迹材料状况,制定修裱方案 ,确定修裱材料和技术处理方法。
档案修裱技术
6.1 档案修补技术
   档案修补技术是对残破档案进行局部修整的技术方法。一般适用于载体整体强度尚可,但存在局部残缺、有孔洞或装订边狭窄的档案。在操作中,应根据档案原件的情况,采取补缺、接边、溜口、挖补等技术方法进行修补。
6.1.1 补缺
   将档案残破口刮毛,并将补纸撕成与残破口相符的毛口状,刷上浆糊,使之粘合。主要有补残破、补破碎、补洞等。要求补纸的色、纹应与档案纸张的色、纹一致;绢质也应色纹一致。
6.1.1.1 补残破
   将残破处对齐,字对准,把原件破口处用刀刮或打磨成斜坡,面宽约l mm 1.5mm ,然后在破口斜面处刷上约 2mm 3mm 宽浆糊(纸料:浆稀;绢料:浆稍调),将补料按着纤维纹路对准粘住,大片纸用棕刷刷,小片纸则可用手掌按实,趁湿撕下多余补料(不应用刀栽下),若纸厚用刀轻轻刮掉。用掌心压实,然后将档案从案子上揭下,放在吸水纸上压平、晾干。破口处有字迹时应慎重处理,不应将字迹损坏。
6.1.1.2 补破碎
   破碎档案从背面不易拼对时,应将档案正面放在搁板上,拼齐碎块,逐一对准字迹,用薄纸条将破碎处暂时固定,然后把档案翻过来,进行补缺,最后将纸条摄下,压平,晾干。
   对酥脆残破的档案,应在有灯光反射的玻璃台面上修补。在台面上铺垫膜,将档案字面朝下展平,对准裂缝和字迹,然后用稍稠的浆糊将补纸贴上压平,再垫吸水纸排实。破碎严重的档案,应进行托裱。
6.1.1.3 补洞
   补洞时,视洞孔大小及疏密,采取一洞一补法或多洞一补法。补纸片大,应用棕刷排平;片小用手掌压平即可。适用于被虫蛀、鼠咬的档案。
6.1.2 接边、接装订边
   宜选用旧纸或与需要修裱的档案颜色相似的补纸,以保证颜色一致。
6.1.2.1 接边
   档案残破处如在 天头 地脚 ,应在档案上下两边加纸条,纸条宽窄视具体情况而定。
6.1.2.2 接装订边
   又称接褙、接后褙。即加宽装订边,纸条宽度应按装订需要而定。
6.1.3 溜口
   把档案反铺在案子上,展平、对齐,在两页间页口处或裂缝处自上而下刷浆糊,粘合 1cm 2cm 宽的棉纸条,排实后将档案揭起压平。如有残缺,应先补缺再溜口。
6.1.4 挖补
   适用于纸张整体强度尚好,个别断面破损不齐的档案,多用于除去书画上的错字及墨污痕迹等。档案正面朝上,将挖补处喷湿,把错字或墨污痕迹等处挖去;再在档案背面把洞口处磨薄,用毛笔蘸上浆糊,把相同的纸对准对齐,粘贴在挖补处,垫上干纸刷平,趁湿将多余纸擦搓掉,磨平边口。
6.1.5 闷水、压平、倒干
   适用于经过修补载体出现凹凸不平的档案。
6.1.5.1 闷水
   将修补过的档案排放在吸潮纸上,用喷水壶适量喷水,使档案均匀受湿。不能喷水过多,以免引起档案字迹扩散。
6.1.5.2 压平
   在喷过水的档案上下垫上若干张吸水纸,用吸潮板夹住、压平。
6.1.5.3 倒干
   经常翻动档案,使它尽快干燥。翻动时应严格保持顺序,避免错号,每 4 小时翻倒一次。
6.2 档案揭补技术
   是对严重粘结档案进行分离,并对残破部分进行局部修整的技术方法。分为干揭法、湿揭法两种形式
6.2.1 干揭
   适用于纸张间粘结不太严重,但字迹遇水扩散的档案砖。
6.2.2 湿揭
   适用于纸张间粘结严重,但字迹遇水不扩散的档案砖。技术方法有水冲法、水泡法、蒸汽法。
6.2.2.1 水冲法
   用开水冲淋粘连严重的档案,待其松软后,放在通风处晾至半干,再用启子、镊子、针锥等工具顺页细心揭开。
6.2.2.2 水泡法
   将粘结严重的档案置于开水中浸泡,并使用筛子放置档案,待其松软后 ,沥起,晾至半干,再慢慢揭开。纸张强度较差的档案,不应水泡。
6.2.2.3 蒸汽法
   用纱布数层将粘结严重的档案包裹起来,置于蒸搁上,隔水蒸,用热汽将其冲软,晾至半干,用工具精心揭开。
6.2.3 揭后补
   揭见 6.2.1 6.2.2 ;补见 6.1.1
6.3 档案托裱技术
   是对档案载体进行加固的一种技术方法,适用于载体整体强度较差,出现霉烂、脆化、支离破碎现象的档案。档案托裱技术主要有湿托法、干托法等。
6.3.1 基本要求
   应根据不同破损档案的纸张强度状况、字迹洇褪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托裱。在托裱中,裱件应达到宁薄勿厚、宁软勿硬;配料颜色宁浅勿深;浆糊宁少勿多。
6.3.2 湿托法
   适用于修裱字迹遇水不扩散的档案文件。
6.3.2.1 铺平
   将文件反铺在裱台上,用喷水壶均匀喷水潮润,展平。根据档案残损程度,可采用以下铺平方法:
   a)单层垫膜铺平。将文件反铺在垫膜上,便于起台。适用于纸张强度低,残损严重的档案。又分干铺、水铺。于铺用于一般残破的档案。水铺用于残损严重(如霉烂、焦脆、絮状)的档案。
   b)双面垫膜铺平。将文件正面铺于一张垫膜上,便于档案上支离破碎文字的拼接,再在正面覆盖一张垫膜。适用于纸张无机械强度、残损严重并呈碎片状档案。
6.3.2.2 揭旧纸
   将曾经托裱过的残损档案的褙纸揭掉。方法见 6.2.2
6.3.2.3 用糊
   用排笔在档案背面刷上一层稀浆糊。
6.3.2.4 补缺
   在档案的残破部位背面用与原纸颜色相近、纸质基本一致的纸张补齐(见 6.1.1 )。
6.3.2.5 上托纸
   用棕刷把托纸刷在档案背面。要求快、稳、准。
6.3.2.6 排实
   为使托纸与档案粘结牢固,托纸上好后,用棕刷均匀排实。
6.3.2.7 上墙
   将托裱完毕的裱件周边刷 5 mm~ 10 mm浆糊后,揭起贴在晾干设备 上,使其自然晾干。干燥间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 14℃ 24℃ 、湿度控制在 50 %~ 65 %之间。过度湿热,裱件容易生霉;过度干冷,裱件易崩裂。对易崩裂的裱件,托裱完毕后暂不上墙,晾在杆上,待自动收缩干燥后,重新喷水上墙。
6.3.2.8 下墙
   用启子将已晾干的档案揭起,拉下大墙。
6.3.3 干托法
   适用于修裱字迹遇水扩散的档案文件。分为飞托法和腹托法。
6.3.3.1 飞托法
   是在托纸上用浆糊,将档案背面覆于托纸上的方法。
   a)将托纸铺在裱台上,刷上浆糊;
   b)将档案放在裱台上,用喷水壶喷雾,使之稍加润潮,然后卷起来;
   c)把卷起的档案水平展开,逐渐用棕刷排到托纸上;
   d)揭起裱件,置于吸潮纸上,上面再放几张纸,用棕刷用力排干、排实
   e)揭起裱件,贴放在干燥设备上。
6.3.3.2 腹托法
   又称措托法。是将档案反铺于裱台上,再将用浆糊后的托纸覆于档案背面的方法。
   a)把档案反铺于裱台上(档案下面应铺垫膜)。需拼接的档案应放在玻璃灯箱式裱台上,借助灯光把拼接部位对齐;
   b)在托纸上用浆糊后,置于吸潮纸上撤潮,待托纸半干后,再将托纸浆面向下搭覆在反铺的档案上(应由二人合作),边放边用棕刷刷平。然后将垫膜连同文件一起揭起来,反放在吸潮纸上,仔细揭下垫膜;
   c)揭起裱件,置于吸潮纸上,上面再放几张纸,用棕刷排实;
   d)揭起裱件,贴放在干燥设备上晾干。
6.4 丝网加固技术
   用喷以粘结剂的蚕丝网,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使丝网与档案粘结在一起 ,起到加固作用。适用于两面有字的破损档案文件。
   a)将档案摊平,对好破口处;
   b)在热压机底平面上树一张垫纸,然后接通电源; 
   c)将档案和丝网夹放在两张聚四乙烯薄膜中,后放进热压机中(温度约 80℃ ,时间约 15 秒钟)。若无热压机,可以用电熨斗代替;
   d)取出档案,揭去薄膜,检查丝网与纸张是否粘贴牢固。如没有粘牢,应进行第二次热压。
6.5 地图托裱
   适用于地图档案。根据制成材料的不同,分为绢质地图托裱,手工纸地图托裱、机制纸地图托裱。
6.5.1 绢质地图托裱
   运用于已破损绢质地图。
6.5.1.1 铺平
   将残破绢质地图正铺拼接,闷润,再将油纸润湿刷稠浆覆于地图上,以固定绢丝。然后揭起,反转,铺平。
6.5.1.2 揭褙
   将已润湿的绢质地囹的旧褙纸慢慢揭下(或轻搓下)。
6.5.1.3 补缺
   选用相同或相近的绢补缺。要求所补绢丝与原图绢丝纹路相符。
6.5.1.4 托图
   补毕刷浆;托一层宣纸,排实;再将地图反转,揭去油纸,将图面上的稠浆用手(或毛巾)轻轻揩掉。
6.5.1.5 上墙
   将地图托毕,在四边均匀刷上浆糊,上墙晾干。
6.5.1.6 下墙
   将地图从墙上启揭下,裁切整齐。
6.5.1.7 镶边
   为了保护地图,在图四周抹 2mm 宽稠浆,镶 4mm 绢条或纸条于正反两边。
6.5.1.8 托褙
   在地图背面覆上覆背纸。
6.5.1.9 打蜡、砑光
   将蜡涂在地图背面的覆背纸上,用砑石磨光,使地图平整,防止受潮。
6.5.2 手工纸地图托裱
6.5.2.1 手工纸地图托裱方法,同 6.5.1
6.5.2.2 拼图
   凡由多幅拼接而成的挂图或平装大图(拼接方法见图 10 ),裁接边应按照 下压上,右压左 的拼接顺序来进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图纸上所标的接边线相压,接边线不应暴露。
   a)一次拼接
     第一组  1 5 、9、 13
     第二组  2 6 10 14
     第三组  3 7 11 15
     第四组  4 8 12 16
   每组按下压上顺序拼接。例:第一组 5 1 下拼接线, 9 5 下拼接线, 13 9 下拼接线。
   b)二次拼接
   按组依次右压左顺序拼接。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6.5.3 机制纸地图托裱
   镶料应选用 50g/m2 70g/m2 书写纸或夹宣。褙纸应选用 30g/m2 35g/m2 书写纸或单宣。操作时应注意镶纸、褙纸(应配两层)的纵横伸缩率一致。机制纸地图托裱方法同 6.5.1
修裱后的装订
7.1 装订的基本要求:
   a)修裱后的档案应按原来形式装订成卷、册;
   b)装订形式应便于翻阅;
   C)不应将字迹订在装订线内;
   d)不得使用金属钉装订。
7.2 平装
7.2.1 捶平
   将修补过的档案凸凹处用捶石捶平,使它和原来厚度一样。
7.2.2 折页
   将档案背面向上,天头在左,地脚在右,两手持半页回折,以版心中缝为准。
7.2.3 接装订边
   在装订边不够时,应加宽装订边。
7.2.4 齐栏
   将档案下脚的栏线比齐,使书口整齐。
7.2.5 压实
   对已修裱好的档案,用重物加压,使其平整。
7.2.6 裁齐
   裁切修裱后多余的纸边,使档案整齐划一。双开:上、下和装订边三边齐。单开:四边齐。
7.2.7 配卷皮
   根据档案案卷格式配卷皮。
7.2.8 锥眼
   用铁雄在档案案卷背脊上打眼,也可以用装订机打眼。档案装订一般用三眼法、四眼法。
7.2.9 订线或上纸捻
   应选用棉线或纸捻。纸捻有纸锯、纸钉两种:
a )纸锯是用 4cm 宽的纸条,两头剪尖,搓成两头尖的纸捻。纸锯的长度应根据档案的厚度确定;
b )纸钉是用棉性纸,顺纸的竖纹搓成一头尖的纸捻。
7.3 精装
7.3.1 制封皮
   选用纸、绫、锦裱成装帧材料,托裱在 32 号纸板或三层裱的黄纸板上,完成封面、封底后,用 80g/m2 9 g/m2 的胶板纸作衬纸粘在封面里和封底里即成。
7.3.2 勒口
   应采用双面纸向里折边 6cm ,折边的书口用粘结剂裱牢封面的外封页 。
7.3.3 包角
   应将经计算制作的包角布沿其书角轮廓包紧,并用粘结剂粘平(见图 11 )。
7.3.4 串订
   平装一般是三眼订、四眼订,精装应选用串订,即六眼订,在订口上下两个小长方形里各增加一个针眼(见图 12 )。
7.3.5 包背
   在档案背脊抹上稠浆糊,包上封皮即成。
7.4 毛装
   又称原始装
   档案纸页的天、地、后背均有文字字迹,不便裁切,宜用打眼穿线或用纸捻,装订成册。
档案修裱质量及其管理要求
8.1 档案修裱质量要求
   a)修裱成品应保持档案原貌,不得损害原件上任何历史痕迹,不得造成文字等信息洇褪扩散;
   b)修裱成品应具有较高的耐折度和撕裂度,以利于延长档案寿命;
   c)修裱成品应薄且光洁、舒展平整、质地柔软。裱件不崩裂,不变形走样,托纸与档案原件不得形成空壳;
   d)需要装订的档案裱件,在修裱、整裁后应留有装订边,以便成卷成册装订。装订档案时应保持原来的卷内文件顺序。
8.2 修裱管理要求
   a)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档案修技人员在修裱档案时,应保持档案内容的完整,不得损坏、丢失、涂改档案内容。应坚持宁缺勿伪,严防档案失真;
   b)凡需修裱的档案资料,应严格登记和交接手续;
   c)修裱室应保持洁净,用过的裱台、浆糊盆、碗、毛巾、排笔、棕刷等,当天应清洗干净;
   d)修裱室应做到防盗、防火、防尘、防鼠、防虫霉,室内严禁吸烟;
   e)下班时,工作人员要切断一切电源,关好门窗,以确保档案安全。


--------------------------------------------------------------------------------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修裱工作间要求

A1 室内应光线充足,避免阳光直射。裱台上应设局部人工光源,亮度不低于 300lx
A2 室内应通风。高温高湿地区应安装空调或其他机械通风设备。
A3 修裱室应设在比较低的楼层,室内温湿度应适中,一般保持温度 14℃ 24℃ 相对湿度 50 %~ 65 %。
A4 室内应安装加热电源供水设施,并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将热源靠近大墙。
A5 室内应保持清洁,门窗要严密,防止虫害、鼠害、霉菌和有害气体侵入、滋生。禁止饮食、吸烟。
A6 每位工作人员使用面积应不少于 10 2

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
小麦淀粉浆糊制作要求

B1 淀粉制作要求

B1.1 选用上等小麦面粉。
B1.2 制作淀粉所用的工具、器皿应清洁卫生,防止微生物污染。
B1.3 各种用水要清洁,和面、洗粉以及给淀粉更换的水不能夹杂灰尘或泥沙,各种用水以软水为宜。
B1.4 不得用热水和面、洗粉。
B1.5 揉好的面团不得隔夜洗粉。
B1.6 洗好后的水淀粉应人缸微发酵。
B1.7 淀粉入缸要过箩,防止碎面筋渣混入淀粉内。
B1.8 淀粉入缸后,应当经常换水,除掉淀粉中所含色素,排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异味。
B1.9 淀粉取出晾干,要防止灰尘污染,晾粉应在通风的室内并注意防霉。
B1.10 淀粉晾干后应放于干燥处保存。

B2 小麦淀粉浆糊制作要求

B2.1 选用除去面筋的干淀粉放进锅内,加少量冷水,使之没过淀粉,待其完全浸透后(约半小时),用木棒搅拌捣碎粉渣,然后加足水,加热搅拌,使淀粉糊化。
B2.2 糊化过程应向同一方面不断搅拌,糊化完成时浆糊温度应控制在 80℃ 左右,以不糊锅、不夹生,使用时不糊笔为宜。
B2.3 制成的浆糊团应放入冷水中储存,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 10 天,且每天应换 1—2 次水。
B2.4 修裱室温度应控制在 14℃ 24℃ 之间,以防浆糊团冷冻或发酵霉变,影响粘性。
B2.5 稀释后的浆糊应浓度适宜,粘性适中,使其达到最佳的可逆性。



附 录 C
(标准的附录)